
“一帶一路”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構想,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,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,促進世界和平發展,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。而絲綢之路正是汾酒外銷的重要通道之一,數百年前,汾酒就隨著晉商的腳步,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撒下了萬里清香。汾酒也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,架起了中國制造走向國際的橋梁。
4月12日,作為紀念汾酒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,在太原舉辦的“晉商與汾酒高峰論壇”上,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瑜,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、《中國經濟史研究》主編魏明孔,復旦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安介生,原山西省政協副主席、晉商文化研究學者張正明等來自史學界、文化界、藝術界,以及白酒行業等社會各界學者、名流120余人共聚一堂,深入探討晉商與汾酒的歷史傳承。專家們以豐富的資料展示了汾酒的絲路傳播歷程。
晉商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商幫之一,“縱橫歐亞九千里、稱雄商場五百年”,開創了匯通天下之偉業。在明清兩代,晉商帶著汾酒和釀酒手藝人,沿著絲綢之路,在一種沒有知識產權、專利發明的傳統社會,將汾酒的釀造工藝帶到了全國,走向了國外,最終形成了“花開四海、播種九州”的偉大格局。中國三十個省的白酒均源自汾酒,山西杏花村汾酒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白酒祖庭。毋庸諱言,中國白酒源于山西,根在汾酒,汾酒為中國白酒之母。
新疆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紐帶,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東南緣的新疆“古城”(今奇臺縣)更是古絲綢的北道重鎮。這里的新疆古城酒更是陶醉了無數過往的商人,有“西口外古城酒,仙人見了不想走;古絲道酒駝走,醉倒關山與隘口”的民謠來稱贊古城美酒。這里還有“新疆酒源在古城,古城酒源出杏林”的說法,據《奇臺縣志》載:“清代乾隆中期(1746年)奇臺……釀酒業發展很快,……晉人張氏在北斗宮開設杏林泉酒作坊……”。正是這源于杏花村的美酒,為絲路古城增添了無窮的韻味。
新疆是絲綢之路上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紐帶,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東南緣的新疆“古城”(今奇臺縣)更是古絲綢的北道重鎮。這里的新疆古城酒更是陶醉了無數過往的商人,有“西口外古城酒,仙人見了不想走;古絲道酒駝走,醉倒關山與隘口”的民謠來稱贊古城美酒。這里還有“新疆酒源在古城,古城酒源出杏林”的說法,據《奇臺縣志》載:“清代乾隆中期(1746年)奇臺……釀酒業發展很快,……晉人張氏在北斗宮開設杏林泉酒作坊……”。正是這源于杏花村的美酒,為絲路古城增添了無窮的韻味。
在數萬里外的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,坐落著舉世矚目的大英博物館,館中收藏著一個元代的汾酒方瓶,這就是汾酒外銷最直接的證據之一。汾酒在絲綢之路上散發出濃濃的酒香,深深吸引了這條貿易線上的所有人,很多人以能喝到汾酒為榮。直到目前,俄羅斯、丹麥、德國北部等這些處于晉商貿易線路上的外國人都愛喝清香白酒。
汾酒作為清香之祖,最早把“雙蒸法”的白酒蒸餾工藝傳入歐洲,傳經送寶地指引了歐洲“白蘭地”和“威士忌”酒的發展,是名副其實的“世界第一歷史文化名酒”。目前,國際上調制雞尾酒有六大基酒,分別是白蘭地、威士忌、伏特加、琴酒、蘭姆酒、香甜酒,這六大基酒都是蒸餾酒。汾酒與威士忌、白蘭地、伏特加等國際流行酒口感相似、風格相近,完全符合國際口味。
因此,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時,汾酒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一亮相,就以其卓越的口感,國際化的香型贏得了參展商的高度評價,贏得了賽會最高獎——甲等大獎章,并成為唯一獲得最高大獎的白酒品牌。這次獲獎是中國酒類首次贏得世界標準的認可,打開了“中國制造”的世界視野,標志著汾酒開始走出國門邁向世界,極大刺激和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進程。
今年是1915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一百周年,也是中國一帶一路規劃的戰略實施的關鍵之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外交部、商務部于3月28日聯合發布了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》,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明確了方向。杏花村汾酒作為中國白酒之祖庭,千年前沿絲綢之路撒下萬里酒香,百年前在巴拿馬賽會的數萬件展品種脫穎而出贏得最高大獎。更應該借此良機,穩扎穩打做產品,大膽開拓闖市場。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和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實現貢獻應有的力量!